子曰:“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。”意思就是说,孔子三十岁时,能立身处世;四十岁时,可以免于迷惑;五十岁时,已经能够领悟天命了。孔子是这样,那么一个五十岁的企业又会是怎么样呢?是否也能清楚把握自己的命运?作为水泥行业最早的上市公司,尖峰集团刚刚走过五十年的发展历程。特别是2007年与南方水泥的合作,再次使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,尖峰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改变?2008年初,中国水泥网访问了浙江尖峰集团董事长蒋晓萌,听他讲述尖峰的发展思路。
柳暗花明又一村
对尖峰来说,2007年除了与南方水泥的合作之外,还有一个不为外界关注的消息——原公司董事长杜自弘卸任,蒋晓萌正式接任。
杜自弘时代的尖峰,凭借着“快半步哲学”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:通过跨所有制横向联合,企业规模迅速扩大。1987年,组建“尖峰水泥集团”。随后,进行股份制改造。1993年,尖峰成功上市。
然而,资金充裕后的尖峰也开始了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模式,进入十几个投资领域,如陶瓷、通讯、旅游、贸易、电子等等。虽然在水泥主业上也有较大投入,但相比蓬勃发展的浙江民营水泥企业来说,速度太慢。到2006年,尖峰已陷入了上市以来的低谷:外部,省内的矿山资源已经瓜分殆尽,市场过度竞争,价格持续低迷;内部,虽有响亮的品牌,但是没有强有力的产能支撑。省内扩张没有空间,走出去又缺乏资金,再加上老国企的包袱,如果没有医药业务的支撑,上市公司的业绩就会缺乏亮点。
就在这时,中国建材集团进入了尖峰的视野。蒋晓萌说,之前他们也和许多企业谈过合作,但之所以最后选择中建材,原因有三:首先是双方都是国企,文化、历史背景有许多相通之处,同时又都是上市公司,管理规范;其次是有相同的使命感,都希望能够成为水泥产业的整合者,通过整合做大做强;再次是与中建材的管理层接触后,也感受到了对方的诚意,想干也能够实实在在地干事。
于是就有了接下来一连串的行动:
2007年8月,尖峰出资1.05亿元(占3%)入股南方水泥有限公司。
同时,尖峰水泥以实物资产出资1.4亿元(占35%)与南方水泥以现金出资2.6亿元(占65%)合资组建浙江南方尖峰水泥有限公司。
此外,尖峰水泥与南方尖峰共同出资组建一家水泥销售公司——浙江金华尖峰水泥销售有限公司。
现在来看合作的成果还为之尚早。然而,蒋晓萌已经看到了双赢的局面。对中国建材来说,能够利用尖峰的品牌、技术和人才优势,加快浙江省内的水泥企业整合步伐。特别是南方水泥在金华地区的水泥投资项目(包括投资、生产、经营、管理)都以南方尖峰为核心,利用尖峰的品牌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,以取得金华市场的主导地位。目前,兰溪三源、虎鹰、立马、松涛已纳入了南方水泥的版图。对尖峰来说,把部分资产置换出来,降低了资产负债率,增加公司的现金流。而且,没有了生存的压力,还能够加速走出浙江,到其他地方投资。比如拖延很久的湖北大冶尖峰项目现在进展迅速,即将在上半年投产。蒋晓萌用了有趣的比方来形容这个合作,就是女孩子找对象——太早,还没弄清楚对方情况;太迟,就容易掉价。对尖峰来说,是找准了时机才嫁人。
合作创新强主业
新年伊始的蒋晓萌虽然还是忙碌不已,但是神情却很轻松,因为他说:“尖峰现在是找准了方向轻松上阵。”他为尖峰确定的战略就是——合作创新强主业,规范科学求发展。
所谓合作,是指水泥产业的发展思路。过去尖峰的发展模式是“百分之百靠自己”,虽然稳扎稳打,风险很小,但是速度太慢,远跟不上行业的高速发展态势。而现在尖峰欢迎各种方式的合作,只要能把尖峰品牌推得更远。既可以用独资或控股的方式建设生产线,也可以利用尖峰的品牌和人才优势,与其他企业合作建设生产线,还可以利用尖峰几十年的经验,积极整合水泥资源。
现在的南方尖峰还是采用“尖峰”的品牌进行销售,而在合作时,尖峰并没有把品牌转让过去,只是提供给南方尖峰有偿使用。随着中国建材整合步伐的不断深入,尖峰品牌的影响力也在增大。省内的水泥产能转让给南方之后,尖峰集团更专心地对外发展和扩张,除了湖北大冶的项目之外,还计划在广西投资布点,三年内,尖峰牌水泥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。
所谓创新,是指医药产业的发展思路。医药是高科技行业,只有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回报。尖峰药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,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,获得多项专利,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。但并不是说就此可以高枕无忧,必须不断创新,才能保持行业内的领先地位。
所谓主业,就是水泥和医药,未来尖峰还将剥离其他产业,从“绝对多元化”转向“相对多元化”,突出水泥医药两大产业。水泥行业是门槛低、投入大、收益稳、风险小,明显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,而医药行业是门槛高、投入大、风险高、回报高,不受经济周期影响。所以,这两大产业正好可以互补,分散风险。
在蒋晓萌看来,一个企业的发展,要么成为产业的整合者,要么成为技术的领导者,除此之外,别无出路。水泥是资源性的行业,抢占资源,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。对上游,要抢占矿山资源。对下游,就是延伸进入混凝土领域,通过控制终端用户,来保障产业利润的最大化。而医药产业的目标,就是努力成为行业技术的引领者。
规范科学求发展
企业要发展得更健康,必须建立起规范的行为规章制度和严谨、科学、前瞻的投资体系。没有一个严谨的决策体系,就会造成投资失误,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。同时,对决策者,也要建立起行之有效、责任明确的考核体系,让钱不断增值而不是贬值。这是蒋晓萌对公司内部的要求。他说:“当初尖峰到富阳投资建生产线的时候,大家都还担心,距离这么远,今后怎么管啊。没想到现在还都到了湖北。有了规范的制度,管理才能落到实处。”
的确,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和扩张,然而,如何有效控制投资风险,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。尖峰的思路是三分之一的收益,用于维持原有产业的生存,三分之一的收益,用于原有产业的扩大发展,剩下的三分之一就用于高风险的创新投资,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。概括的说,就是大部分收益都是用于原有产业的同心式投入,小部分则用于博弈式投入。比如新能源的开发,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等高新技术产业。
后记:
在采访蒋晓萌的时候,我不禁想起了关于鹰的一个故事:
据说鹰有70年的寿命,但在40岁时已经老化,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:要么等死,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——150天漫长的蜕变。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,在悬崖上筑巢,并停留在那里。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,直到其完全脱落,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。然后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,鲜血一滴滴洒落。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,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。5个月以后,新的羽毛长出来了,鹰就重新开始飞翔,昂首度过剩下的岁月!
2007的尖峰集团也正如鹰一样,经历了痛苦的更新——立窑关闭、与南方水泥合作、产业重组…… 正如蒋晓萌所说:“尖峰有50年的发展历史,既有过许多病痛,也获得了许多经验教训,是甩掉包袱起飞,还是背着包袱加大油门来飞?对我们这样一个国有企业来说,只能选择后者!”的确,在经历了艰难调整后的尖峰正在重新起飞,虽然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但在未来的旅途上,必定风光无限!
(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)